二十届四中全会释放制造业强信号,定调提质升级和统一大市场!

一颗小小的螺丝,既能让一台发动机稳如磐石,也能决定一列高铁的安全与可靠;今天,这枚看似微不足道的零件正被放在国家战略的大格局之下重新审视。
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周在北京闭幕,为“十五五”时期描绘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路线图。这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把每一个车间、每一道工序、每一笔订单都纳入同一张大网的系统工程。

来源:共产党员网
对紧固件行业而言,时代的题目很明确:
如何把“按吨卖”的传统优势,升级为“按价值赢”的技术与服务能力?
如何让小小螺丝在“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个更大的舞台上,既稳固坐标,又放大价值?
PART.01
二十届四中全会落幕,定调”十五五”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被列为12项战略任务的首位。大会提出十五五期间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 政策方向 | 核心要点 | 关键影响与市场空间 | 
| 总体定位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 为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工业发展指明方向,确保制造业保持合理比重。 | 
| 传统产业升级 | 推动化工、机械、造船等重点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 | 初步估计未来5年将新增10万亿元左右的市场空间。 | 
| 新兴产业培育 | 育壮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 | 这些产业未来10年的新增规模,预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 
| 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 | 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提高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水平。 | 将打开新的经济增长空间,重塑优化经济生态。 | 
| 基础设施支撑 | 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 | 为制造业的升级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硬件"保障。 | 
就紧固件行业而言,中国出口量占据世界紧固件贸易出口量的近一半,是名副其实的生产制造大国。但每年依然需要进口180亿元的紧固件,据分析进口产品主要以汽车、机械制造等工业紧固件产品为主。而这批产品也是紧固件行业中利润最高的高附加值产品。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不断升级,例如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飞行器、大型医疗设备等等过往“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越来越多的被打上中国制造的铭牌。
积极拥抱工业产业升级,做好高端制造的产业配套是紧固件企业在家门口的机会,也是更多螺丝人破除“按吨卖,赚辛苦钱”刻板印象的路径,更是提升产品力,出海与国外头部品牌共同角逐海外高端市场的基石。
PART.02
全国统一大市场,紧固件行业的反内卷的落地答案
此次四中全会还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十五五”关键战略,并提出要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推动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什么对紧固件至关重要?
全国统一大市场强调四统一,即统一基础制度、统一监管执法、统一要素和资源市场、统一基础设施。对紧固件行业有三方面直接影响:
1
市场半径扩大、区域壁垒减少。过去因地方标准和地方保护导致的分割市场正被打通,企业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采用统一的价格与标准服务客户。
2
要素配置更高效。原材料、能耗、设备与人才等要素跨省流动成本降低,企业可以通过跨区调配产能、就近交付来提升响应速度。
3
标准化与检测互认推动高端化。统一或互认的检测与认证体系降低试入高端客户的制度成本,利好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线。
在这种制度与基础设施改善的背景下,紧固件行业面对的是可拓展的国内市场 + 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 更低的流通成本,但同时也面临更严的标准、更强的竞争、以及更高的技术门槛。因此,企业要做的不是等待红利降临,而是主动改造与升维。
行业现实
中国紧固件在 2025 年 1–8 月出口总额约 79.7 亿美元,出口量约 415.6 万吨,同比增长分别约 7.5% 与 11.2%,但平均吨单价有所回落。这反映出“量在增长、价在承压”的局面:数量型优势仍在,但向高附加值转型迫在眉睫。
终端拉动方面,新能源汽车扩容(下乡车型由 60 款扩至 124 款)与轨交、工程机械、智能终端等领域的需求,为高性能紧固件提出了更高标准。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市场在扩张,但增量更多向技术含量高、认证要求严、服务链条深的方向倾斜。紧固件企业必须将重点放在提质增效和通过服务构建竞争壁垒上。
提质&增效&构建服务壁垒,紧固件企业的十项落地举措
第一,重塑产品结构,发力高端赛道。从“低价竞争”转向“高质增长”,构建基础型、性能型、定制型三级产品体系。聚焦高强度、耐腐蚀、轻量化等高性能领域,打造自主品牌与高端形象,增强客户粘性与溢价能力。
第二,推进智能制造,实现质量数据化管理。以关键生产线为切入点,导入自动检测与数据追溯系统,形成“生产过程可视化、质量数据上云”的智能制造模式。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精益管理转型。
第三,构建“紧固件+服务”综合方案。将产品延伸为整体解决方案,整合拧紧系统、检测服务、追溯与售后环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紧固解决方案,打造服务型盈利新模式。
第四,推行模块化与装配兼容设计。围绕主机厂与装备制造需求,推广标准化、插件化设计方案,提升装配效率与稳定性,降低返修成本,强化产业协作与配套优势。
第五,优化供应链布局,打造多点仓储体系。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及中西部建设区域仓储和前置中转中心,配合数字化仓储与智能调度系统,缩短交付周期、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供应链韧性。
第六,精准开拓国内外市场。国内依托统一大市场强化区域覆盖;海外重点布局东南亚、中东欧、拉美等新兴市场,建立本地化代理与服务网络,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与品牌影响力。
第七,组建企业或区域协同联盟。通过上下游协作或区域联盟共享资源,推动集中采购、联合投标与共建实验室,实现成本共降、技术共研、市场共拓。
第八,建立贸易与合规应对机制。设立贸易合规小组,提前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与反倾销调查,健全原产地、检测、环保等档案体系,保障企业出口的稳定与合法合规。
第九,加快绿色制造与低碳改造。优化热处理、表面处理等高能耗环节,采用清洁能源与余热回收技术,积极推进绿色认证与碳足迹管理,构建低碳可持续生产体系。
第十,建立人才培养与技术保障体系。与院校、科研机构合作,打造产教融合平台,建立技能评定与激励机制,培养技术型与复合型人才,为企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展会经济链接大市场机遇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速的背景下,展会不再是单纯的“展示+名片收集”场所,而应成为承接政策红利、加速产业流通与推动企业转型的实效平台。上海紧固件专业展可以把展会即市场对接中心的定位做深做实,通过产品化的服务,把大市场的制度红利直接转化为企业的订单、认证、技术对接与资本支持。
即将于2026年6月24至26日举办的第十六届上海紧固件专业展,将全面聚焦紧固件产业链,汇聚来自国内外的制造商、经销商、终端客户等不同群体,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技术展示、标准对接、商务洽谈与采购配对平台。
明年展会同期也将举办F&J紧固与连接论坛、紧固件防松技术论坛、紧固件经销商大会、B2B买家配对会等各类活动,帮助参展企业将政策红利转化为订单、认证与产能合作,推动行业从量的扩张迈向质的提升。



参考资料
1.国家统计局,《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2025年
2.新华社《夯筑起应对复杂变局的坚实依托——中国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观察》
3.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相关数据发布》,2025年
第十六届上海紧固件专业展将于2026年6月24-26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展会将聚焦紧固件成品、冷镦成型、模具耗材、检测包装、表面处理、原材料供应、非标定制等多个细分专业领域,联合1400+参展品牌,共同呈现超70,000平米大规模展览展示,提供紧固件全产业链的产品、技术创新及解决方案。
上海紧固件专业展(FES)作为紧固件行业的盛会,自2010年创办以来每年持续以“匠心”精神打造一个高水平的紧固件专业展,致力于以专业化、国际化的视角呈现一站式紧固件行业全方位的展示平台。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