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紧固件产业进入关键转型期,中国供应链加速融入世界市场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与低碳化转型的当下,汽车紧固件这一“虽小却关键”的零部件正迎来新一轮增长与变革。它不仅承载着车辆安全与性能的核心功能,更代表着制造业标准化、精密化与国际化发展的风向。
数据显示,全球汽车紧固件市场预计在2025年达到195亿美元,并将以年均5.5%的速度增长,到2035年有望突破333亿美元。这一增长背后,是新能源汽车产量攀升、轻量化材料广泛应用、模块化装配快速普及,以及全球汽车安全标准持续提高的多重推动。
从结构来看,螺纹类紧固件(包括螺栓、螺母、螺钉等)仍然是汽车紧固系统的主力,占据超过60%的市场份额,是底盘、动力总成和车身结构稳定运行的核心保障。而在材料选择上,钢制紧固件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预计2025年市场占比可达74%。其成熟的制造工艺、优异的强度性能与相对低廉的成本,使其成为全球汽车制造业供应链的中坚力量。同时,随着整车轻量化趋势加速,铝合金、钛合金以及高分子复合材料紧固件正快速崛起,为未来汽车制造提供更多创新解决方案。
虽然紧固件在整车价值链中占比仅约5%至6%,却在确保车辆安全、舒适与耐久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车身结构系统中,紧固件的数量平均超过5000个,部分高端车型甚至超过1万个,覆盖动力系统、悬挂系统、内饰装配、电子控制模块等多个环节。正因如此,紧固件的设计、材料、工艺与装配方式,直接关系到整车的抗震性、耐久性及安全性能,是连接汽车制造各环节的“隐形骨骼”。
从全球市场格局看,汽车紧固件正在经历从“量的竞争”向“质的竞争”的转变。国际主机厂对紧固件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从耐腐蚀性能到疲劳寿命、从力矩控制到可追溯性,都在向更高标准迈进。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池模组、高压系统及复合材料车身对紧固件提出了全新挑战。高强度、轻量化和防电化腐蚀成为研发重点方向,中国企业正积极追赶甚至开始领跑。
这一背景下,中国汽车紧固件产业的角色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从“制造配套”向“技术协同”转变,从本地供应链向全球体系延伸。随着中国汽车品牌加快国际化布局,越来越多的中国紧固件企业参与到跨国车企供应体系中,为海外整车厂和零部件厂提供标准化、高可靠性的产品。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吸引海外采购商来华,通过产业对接和技术交流,推动上下游协同发展。
作为国内汽车紧固件企业对接全球市场的重要平台,上海紧固件专业展(Fastener Expo Shanghai,简称FES)近年来在推动产业链合作与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2025年展会现场首次推出的F&J紧固与连接大会,以“新能源汽车材料与紧固件连接技术”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整车厂、知名高校及领先零部件企业的数百位专家与工程师参与,现场讨论气氛热烈,成果丰硕。会议不仅展示了中国企业在新材料紧固件领域的研发实力,也让国际采购商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制造的技术进步与创新能力。
2026年6月24日至26日,第十六届上海紧固件专业展将再次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隆重举行。届时,F&J大会将全面升级,聚焦汽车、轨道交通与低空经济三大核心应用领域,邀请来自全球200余家主机厂、轨交集团及低空飞行器制造企业的研发及装配负责人共同参与,围绕“高性能连接”“轻量化紧固”“新材料应用”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趋势探讨。展会将汇聚全球领先的紧固件制造商、解决方案提供商和上下游配套企业,为汽车紧固件产业链搭建高效交流与合作的国际化平台。
针对汽车紧固件SKU繁多、标准复杂、供应链延伸度高的特性,FES 2026将继续强化国际化合作,直连跨国车企总部采购负责人来华到访展会,促进中国企业与全球品牌的精准对接。继伍尔特、磊亚与柏中等国际知名企业参与之后,更多海外品牌也将加入,共同打造高质量、高规格的汽车紧固件产业交流盛会。
在全球产业链重塑的时代浪潮中,中国紧固件行业正以更高的标准、更强的创新能力和更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从材料研发到制造工艺,从测试验证到智能装配,中国企业正在用“连接的力量”讲述中国制造的新故事。汽车紧固件不只是构件,更是链接安全、科技与未来的纽带。
完整版《2025-2035汽车紧固件行业报告》现已发布,欢迎添加上海紧固件专业展小助理微信18321494607免费下载获取。
媒体联系
联系人:胡幸寅 Goblic Hu
手机号:13816310340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580号仲益大厦3119室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