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固件为何被称为“工业之米”?
被誉为“工业之米”的紧固件,虽微小却承载着工业世界的庞大体系。它连接着机械结构的稳定,支撑着制造业的运转,更推动着中国制造从数量到质量的跨越。
螺栓、螺母、垫圈……这些被统称为紧固件的零部件,构成了现代工业的基础语言。无论是航空航天的精密组装,还是高铁、汽车的高强度连接;无论是建筑桥梁的稳固结构,还是电子产品中的微型固定,紧固件都无处不在。
正如米饭之于餐桌,紧固件之于工业——它看似普通,却是整个体系中最难以替代的基石。每一颗螺丝都在默默承载着力量的传递、结构的稳定与安全的保障。紧固件的应用领域几乎涵盖了所有工业制造业。从传统的机械加工到新兴的新能源设备,从船舶制造到光伏支架,从基础设施到智能家居,无一不需要紧固件的参与。
这种普遍性,使得紧固件产业形成了庞大而复杂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紧固件制造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强大的产能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紧固件产量占全球市场的60%以上,出口遍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随着国际贸易格局变化与下游产业升级,紧固件企业也面临着转型的压力——更轻、更强、更耐腐蚀、更环保,成为行业共同追求的目标。“看似简单,实则不凡。”这是许多紧固件工程师的心声。
在今天的制造业中,紧固件早已不再是“低技术含量”的代名词。随着高强度合金、钛合金、不锈钢、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新材料的应用,以及自动化、智能检测、数字化制造等技术的融入,紧固件行业正加速迈向高性能、高精度与绿色制造。
同时,紧固件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演进——从传统机械锁紧到防松、防腐、自锁、自感应,企业通过创新研发,不断拓展“连接”的新边界。这种持续创新的背后,是无数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推动的成果,也正是中国制造迈向高端化的重要缩影。
在工业4.0与智能制造浪潮下,紧固件不再只是“零件”,而是整个系统的重要组成。
从自动拧紧设备、机器人装配线,到数字化仓储、C类物料管理平台,紧固件行业的“上下游协同”正在重塑制造业的生产逻辑。例如,国内不少领先企业已经实现了从线材、冷镦、热处理到表面处理的一体化智能生产。与此同时,数字化采购平台和供应链管理系统正在加快形成行业的“数据闭环”,让紧固件不仅是连接机械的纽带,更成为连接产业的“神经网络”。
如果说紧固件是制造业的基础,那么展会就是观察行业全貌的窗口。2026年6月24日至26日,第十六届上海紧固件专业展Fastener Expo Shanghai 2026将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届时,展会预计展出面积将突破70,000平方米,汇聚来自全球超过1,400家紧固件及配套企业,吸引超过25,000名专业观众到场参观。
本届展会将重点展示紧固件全产业链创新成果,涵盖标准件、高强度紧固件、汽车及轨道交通紧固系统、航空航天紧固件、表面处理设备、检测仪器及智能装配解决方案等。此外,同期还将举办全球紧固件产业链高峰论坛、汽车紧固系统技术论坛等重量级会议,为企业搭建交流思想、寻求合作的国际化平台。
在这里,观众可以“一站式看完工业之米”,从原材料到加工设备,从螺母到智造方案,全面了解全球紧固与连接技术的最新趋势。对于全球采购商与制造商而言,FES 2026不仅是一个展示舞台,更是一场贯穿“创新、协同、绿色、国际化”的行业盛会。
随着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智能制造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持续增长,紧固件行业正在迎来新一轮结构性机遇。中国制造正在从“数量增长”迈向“质量提升”,紧固件产业的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国际化布局正成为核心驱动力。
媒体联系
联系人:胡幸寅 Goblic Hu
手机号:13816310340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580号仲益大厦3119室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