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加工的市场概况及冷镦技术对于机加工替代的趋势
一、市场概况
(一)市场规模
近年来,中国机加工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增速有所放缓。2024年,中国机械加工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6.5万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较2023年的6.5%有所放缓。2023年中国机械加工市场规模达到约4090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75%。
(二)市场结构
1. 传统机械加工领域:受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市场份额有所下降,预计2024年占比约为50%。
2. 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市场份额持续扩大,预计2024年占比将达到30%左右。
3. 新兴领域:例如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领域机械加工需求快速增长,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三)区域分布
中国机加工行业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华北等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链配套完善,市场需求旺盛,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进出口情况
2024年,中国机械加工行业出口总额预计将达到3000亿美元,同比增长3%。中国机械加工产品凭借性价比优势,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定份额,但近年来面临欧美等发达国家和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双重竞争压力,出口增速有所放缓。不过,出口结构持续优化,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不断提升,例如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产品出口增长较快。
二、发展趋势
(一)技术创新驱动
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发展,机加工正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高精度数控机床、智能化生产线、数字化工厂等先进设备和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机加工行业的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二)高端化与精密化
机械加工企业不断向产业链中高端环节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在高端数控机床领域,国内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力度,逐步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三)绿色化发展
节能环保成为行业发展共识,机械加工企业积极采用节能减排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例如,2024年预计将有超过50%的机械加工企业通过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四)服务化转型
机械加工企业从单纯的产品制造商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提供从产品设计、制造到售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越来越多的机械加工企业开始提供远程监控、预测性维护等增值服务。
(五)冷墩技术与冷挤压技术的替代趋势
1. 冷墩成型机的发展
冷墩成型机是一种将冷镦钢等金属材料加工成紧固件或其他零件的设备,具有高效生产、低材料浪费和高产品机械性能等优势。冷墩成形工艺通过多个工位级进模具体次冷挤压实现零件的一次成形,具有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的特点。例如,思进智能是国内冷墩成形装备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机械、基建、汽车、建筑、航空、军工等多个领域。
2. 冷挤压技术的发展
冷挤压技术是一种无切屑、少切屑零件加工工艺,具有高效、高质、精化、节能节材等优点。目前,我国已能用冷挤压工艺生产表壳、自行车飞轮、中轴、精锻齿轮、汽车用等速万向节、内燃机用火花塞与活塞销、汽车挺杆、照相机零件、汽车启动器定向套筒、启动齿轮等,且已达到国外同等水平。
3. 替代趋势
随着冷墩成型机和冷挤压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机加工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逐渐替代部分传统机加工工艺。冷墩成型机和冷挤压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 高效生产:冷墩成型机和冷挤压技术能够实现零件的一次成形,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 低材料浪费:与传统机加工相比,冷墩成型机和冷挤压技术在加工过程中材料利用率更高,减少了材料浪费。
- 高产品机械性能:冷墩成型机和冷挤压技术加工的产品具有更高的机械性能,能够满足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
- 节能环保:冷墩成型机和冷挤压技术在加工过程中不需要加热,减少了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在一些特定领域,如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冷墩成型机和冷挤压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在汽车制造领域,冷挤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发动机连杆、齿轮等关键零部件,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在航空航天领域,冷墩成型机和冷挤压技术也被用于生产一些高精度、高强度的零部件。
每年6月由华人螺丝网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的FES展(上海紧固件专业展)上,就有中国最多的冷镦机和冷镦技术展览,作为全球三大紧固件专业展览,不少机加工客户也开始关注冷墩和冷挤压工艺对部分机加工的替代。未来,随着冷墩成型机和冷挤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其在机加工领域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有望在更多领域替代传统机加工工艺。
三、面临挑战
(一)技术工人短缺
机加工行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较大,但目前面临着技术工人短缺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制约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二)设备投资高昂
先进的机加工设备投资成本较高,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难以承担。这使得部分企业在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方面面临困难,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三)环保压力
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机加工行业面临着较大的环保压力。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环保设备的购置和运行,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一些传统的加工工艺和设备可能需要进行改造或淘汰,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四)国际竞争加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机加工行业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一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在高端机加工设备和技术方面具有优势,对中国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国家凭借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在中低端市场与中国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四、机遇
(一)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制造业的发展,包括《中国制造2025》等。这些政策为机加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二)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制造业的升级,对机加工产品的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特别是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等新兴领域,机加工产品的需求增长迅速。
(三)技术创新推动
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发展,机加工行业正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高精度数控机床、智能化生产线、数字化工厂等先进设备和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机加工行业的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五、总结
中国机加工市场在规模上持续扩大,但增速有所放缓。市场结构逐渐向高端化、精密化方向发展,区域分布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进出口方面,出口总额保持增长,但面临国际竞争压力。随着冷墩成型机和冷挤压技术的发展,其在机加工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逐渐替代部分传统机加工工艺。机加工行业面临技术工人短缺、设备投资高昂、环保压力和国际竞争加剧等挑战,但同时也受益于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增长和技术。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